emailohneverifizierung
.jpg)
市场周期本身 可能是三到五年,而宏观经济周期可能会短三到五年或二十到三十年,例如城市化周期和人口生育率周期。
还有一个产业周期,除了这个周期外,还有技术发展,趋势演变,制度变迁,这些内在和 外在因素在某个阶段可能以“ 常数”的形式存在。
在此不变的情况下,将 有一些“可持续”的有效投资 策略。
在这里, 我将以我自己的理解给出一些可能的“路径依赖”问题的示例。
1, 小盘策略:建立 在过去的IPO控制和并购重组的滥用机构常数上。
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 很可能会失败。
2,低市盈率,市净率策略:建立在过去三到五年的市场或行业周期中,如果市场周期变弱,或者行业不再永久增长,那么这个策略很可能会部分失败。
短期受 利率汇率影响 业内人士认为, 中美 利差及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外资短期投资行为有一定影响。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介绍,今年3月,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企稳复苏,债券收益率较快上升,新兴经济体债券市场外资流入规模较大幅度下降,但净流入 中国的占比较1、2月仍有所提升。
4月以来,无论是利率还是汇率走势都发生了“反转”。
利率方面,在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小幅回落影响下,中美利差稍微走阔。
汇率方面,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逐渐回到6.4元附近, 5月11日报6.4254元。
光大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瑞东认为,中国经济总量已回到潜在产出水平附近,但经济恢复不均衡、基础不稳固,货币调控整体仍将保持稳健,中债利率大概率将保持区间震荡。
从GDP看,美国经济呈现强劲复苏态势。
随着经济继续修复及后续美联储政策退出 预期发酵,美债收益率仍有一定程度上行空间,但空间已然不大。
人民币 资产具备“ 磁吸”效应 专家认为,短期波动不改人民币资产长期的“磁吸”效应。
中银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朱启兵表示,人民币资产估值在历史中枢附近。
2021年 全球仍面临新冠疫情的不确定性和通胀上升的确定性,人民币资产的稳定性将成为 投资者关注的重点之一。
在中国银行研究院副院长钟红看来,基于中国经济基本面走势明朗、利率及汇率水平合理且基本稳定、国际资本风险偏好上升等因素,预计2021年人民币资产对外资吸引力将进一步增强。
驱动境外投资者增配人民币资产的主要原因有,一是 高收益。
在全球普遍低利率环境下,投资者追求投资回报的难度增加,而人民币资产的超额回报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竞争优势。
二是低相关性。
人民币资产可望帮助全球投资者合理配置资产、分散投资风险,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形势中,人民币资产与世界主要资产的低相关性有助于全球投资者实现投资的多元化组合。
由于人民币资产表现出难得的高收益、低风险特点,未来将进一步受到国际投资者青睐。
近期通胀 走高以及4月FOMC纪要中部分委员提及QE 减量,都使得市场担心减量可能为时不远。
毕竟2013年5月“ 削减 恐慌”的 冲击还历历在目。
短期内价格仍有上行压力,且环比增速更值得关注,我们测算如果年内接下来月环比平均水平能够控制在0.2%,那么5月就将是CPI同比高点,因此下一次FOMC会议(6月15~16日)前公布的5月非农和CPI至关重要。
我们倾向于认为,美联储仍有望维持相对耐心待就业市场年底附近充分修复,四季度是可能开启减量的时点,而此前会议或成为沟通的窗口。
回顾看,2013年5月22日伯南克首次提及可能在未来削减QE3购买规模,引发市场动荡,12月18日QE减量 正式开始,一直到2014年10月29日QE3结束。
1)冲击最大的阶段是削减恐慌预期而非正式开始减量,而其根源又主要来自超预期的意外恐慌。
待真正QE减量开始时,反而基本没有太大反应。
因此即便未来开始沟通QE,其冲击力度可能也不像当时那么显著。
2)跨资产:股>债>大宗;美元先弱后强。
在最恐慌的阶段,由于美债利率的快速上冲,全球主要资产普遍承压,尤以比特币、部分新兴市场跌幅最大,同时黄金、铜等大宗商品也普遍回调。
3)利率内部:预期阶段快速上冲,且实际利率主导;正式开始后长端见顶回落、短端逐渐走高,曲线转为熊平。
因此往后看,短端利率更值得关注。
4)股市内部:发达好于新兴,估值回调为主。
5)风格板块:下游>金融>上游。
同时,成长风格表现都要好于整体市场。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ava爱华外汇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